《狂飙》追完了,
“黑白较量、正义前行”的故事告一段落,
而取景于新会人民会堂、古冈市场、
花鸟街等剧中的新会元素
还令人印象深刻。
现在扒一扒剧中在新会的取景地
顺便来一场沉浸式《狂飙》体验吧~
/新会人民会堂/
《狂飙》剧照 在电视剧《狂飙》第12集, 剧中人物安欣领奖的京海市人民会堂 取景地点正是新会人民会堂。 /金紫街—南宁街—新会古玩玉器花鸟街/
剧中这场追逐戏的拍摄地,
相信各位新会人一定不陌生,
正是新会的金紫街、南宁街
以及新会古玩花鸟玉器街(花园巷),
因之前重庆拍摄的一部悬疑片
类似的地方被捧红,
相信这个平时我们经过
都觉得不起眼的老旧楼梯,
也有望成为新一代的网红打卡点。
/古冈市场/
新会的古冈市场, 正是剧中“黑老大高启强”卖鱼的地方。 《狂飙》剧情 除了这些取景地, 还有非常抢镜的那罐新会陈皮 那壶新会老陈皮茶...... 由新会柑为原料制得的新会陈皮 在《狂飙》已播出剧情中 多次惊艳亮相 还获得剧中人物力荐~ 跟着《狂飙》游江门 今天,带你走进新会区~ 这个为了美食都必须去有一次的 宝藏打卡地!
/记忆中的果香,
陈化出回味悠长的家乡味道/
记忆深处总有一种味道,让人久难忘怀。
新会陈皮
彭伟宗摄
秋末冬初,每到新会柑成熟时候,江门街坊都会买点新会柑自己晒柑皮。于是,江门的大街小巷、村子边都会出现一个有趣而又充满江门特色的场景,晒陈皮这个就成了秋冬江门独有的亮丽的景象。新会陈皮成为连接江门游子和故乡的重要纽带和文化见证。
彭伟宗摄
新会陈皮越陈,其香越清,其味越纯,其效越佳,其品越高,“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形象地道出了新会陈皮的价值。陈皮不仅是药材,也是餐桌上的经典食材。
新会陈皮与食材搭配既能去味提鲜,也能滋补益气,从点睛之笔的佐料,到大放异彩的主角,新会陈皮无处不在。
龚静 李万兵 摄
江门人爱吃鹅,也擅长烹制鹅,在江门有一张饮食名片更是名扬至港澳甚至海外那便是古井烧鹅。在古井,各家都有自己的腌鹅配方,其中最有特色,必不可少的一味,是陈皮。
龚静摄
比起陈皮,更为关键的是腌料秘方,据说,古井烧鹅是用南宋宫廷秘方制作的。古井烧鹅吃起来陈皮味并不突出,复合香料带来的层次感更明显。第一口,先感受到鹅皮的脂肪暴击,随之而来的是复杂的香料味、甜甜的酒香、些微熏烤气息,陈皮和草果构成绵长的回甘,一扫腻感。
龚静摄
古井烧鹅好吃的另一个关键,在于荔枝木现烤,而且都是10-20年树龄,再陈放1-3年的荔枝木。陈年老荔枝木烟很少,烤出来的烧鹅色泽更好看,像是镀上一层古铜色的高光,油亮酥脆。
/人杰地灵,物产丰裕
品尝独具特色的美味/
在新会这篇物产丰饶的土地上,深藏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这些美味,不需要太多雕饰,让你品尝到食物的天然与质朴。
双水龙脊鸡
龚静 摄
龙脊鸡作为双水的美食名片之一,远近驰名。龙脊鸡的鸡源都是取自养在山里的走地鸡,传说中龙脊鸡,鸡腿修长结实,乃乡间田径选手!可想而知其肉之可口脆嫩,烹煮时采用正宗花生油,又香又滑,鸡胸肉吃上去爽、滑、嫩,特别有鸡的香味,而且龙脊鸡的皮一点儿都不肥腻,配上青葱,有卖相又有实料。
司前夜鱼
图源:侨都生活圈
司前夜鱼的来源据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不断地改善,逐渐演变成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司前夜鱼通常有几种吃法,比如白水煮、闷烧或炒片等等。司前夜鱼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放姜吃起来也不会有腥味,入口如豆腐般嫩滑。
睦洲黄沙蚬
图源:侨都生活圈
黄沙蚬,又被称为“西江鲍鱼”。要吃真正的黄沙蚬,可以来新会睦洲、大鳌,品质保证一流!在睦洲一带水域,西江水质优良,黄沙层较厚,水流相对平稳,利于黄沙蚬的生长,因此这里出产的黄沙蚬粒粒都是黄橙橙的,肉质肥美饱满,没有泥味,引人垂涎。
崖门水蟹
谭熏清 摄
地处咸淡水交界的崖门,孕育出鲜美多汁的水蟹,深受广大食客的喜欢!传统的吃蟹方法是拆蟹,抠蟹膏,但吃水蟹的方法都很讲究,一!定!要!啜!只需一根吸管,就能充分品尝水蟹的鲜美。
崖门甜水萝卜
甜水萝卜 罗开传摄
在新会区崖门镇甜水村,萝卜是有名的土特产。与众不同在于其清甜、脆口、无渣、少纤维。有“冬至卜”和“大头卜”两个品种。“冬至卜”在冬至基本收割完毕。每年冬至,新会人都喜欢以甜水萝卜煮汤圆。
/人间烟火,传统小吃
在新会的锅气中感受地道风味/
人间烟火,街边锅气……是最直接地品味一座城市的味道。新会有不少的小吃,其独特的侨乡风情,丰富的乡土食材,地道的烹饪手法,造就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三江牛耳壳
牛耳壳 易航摄
刚刚炸透烘干的牛耳壳薄如纸张,呈金黄色,绘以艳红的螺旋花纹,温热尚未消弭炸好的牛耳壳轻盈透薄,咬一口牛耳壳,口感咸甜香脆,让人回味无穷,一片接一片吃个不停,是老少咸宜的小点心。更有侨眷将其寄向万里海外,让这薄薄的礼,载着重重的情,让三江游子无论身在何方,都还记着在家乡圩镇上,飘荡着这般沁香熟悉的味道。
大泽糍仔
大泽糍仔始创于宋元年间大泽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厨娘之手。由于别具风味,成为大户人家祭祀及宴客之必备。后来,外传于世,渐成地方特色点心,成为当地茶楼深受茶客喜爱的点心之一,广大群众也在喜庆日子和过节的日子品尝这一美食,因而大泽糍仔一直延续至今。炸好的大泽糍仔粒粒金黄酥脆,绵软弹牙。
司前糖不甩
司前糖不甩 苏妙桦摄
司前糖不甩,又叫“油艇凸”,看起来平平无奇,吃起来却别有风味。新鲜出炉的糖不甩,透着热气,表层的糖浆还是软软的,一口咬下去,黏、韧的质感中,透出清新的甜味~虽是油炸,但甜而不腻。甜味过后,淡淡的糯米香味缠绕于齿间舌尖。
美食,
从来不是单一的符号,
味道,
是人与山川河海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新会还有不少的美食,一起来寻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