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服务”进村的党员干部组织村民代表召开调解会议。
那吉镇潭角村委会“信访超市驿站”。
“想不到这件棘手的事情通过‘信访超市驿站’这么快就解决了。”6月5日,那吉镇潭角村委会新队村村民李先生为当地“信访超市驿站”高效的办事效率点赞。
去年12月,那吉镇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站(下称“信访超市”)正式投入使用,成为该镇“一站式”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平台,在提升乡村治理实效、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不断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2021年度,那吉镇获评为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
在恩平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的统筹指导下,那吉镇根据“信访超市”的实践经验,着力打造具有那吉特色的村一级“信访超市驿站”,切实把信访诉求“外送服务”延伸到辖区每一个角落。其中,潭角村委会“信访超市驿站”作为该镇的示范点,解决了村委会地理位置偏远、群众到圩镇办事不便等问题,还设置了信访一体机,让当地村民遇到问题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网上信访“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让群众“最多跑一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通讯员 吴炎田
实现信访办理质效提升
那吉镇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党员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工作,领导带头、主动包案,自觉深入到联系的村开展信访诉求服务。
时间回到5月3日,潭角村委会新队村村民李某和平安村村民梁某等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潭角村委会“信访超市驿站”,在“驿站”里的信访一体机通过网上信访的形式,反映该村集体土地承包者邓某长年拖欠租赁费的情况,希望政府能协调解决。那吉镇“信访超市”在收到诉求后,立刻派出擅长调解此类纠纷的党员干部为信访人提供“红色外送服务”,当天就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
收到新队村和平安村的群众信访诉求后,那吉镇“信访超市”除了启动“红色外送服务”,还派出了副镇长梁楚卿为包案领导,迅速赶赴潭角村委会挂点统筹开展调解工作。经过调解组的努力,最终双方于5月18日签订协议书,邓某将20万元租金一次性划拨到新队村民小组、平安村民小组的集体账户。至此,一件历时4年的土地租金纠纷得到解决,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获悉后,纷纷为调解组的工作表示感谢和点赞。
群众“信访”变“信”访
那吉镇积极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建+信访”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专题调度,形成“党委书记抓全镇、联系村领导抓联系村、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了强化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今年1月,中国共产党那吉镇“信访超市”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切实把党旗插在一线信访工作阵地上,架起了群众与信访干部的“连心桥”。
在那吉镇“信访超市”党支部成立前,某村的村干部组织村民代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村民代表认为镇村干部的调解工作“不接地气”,对调解工作产生消极应对、敷衍了事的态度。那吉镇“信访超市”党支部成立后,针对不同的群众诉求事项,外派镇村的党员干部进村与群众促膝夜谈、跟群众打成一片,村民们对于调解工作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向上信访变成信任干部接访,营造了乡村治理畅所欲言、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外送服务”
24小时“不打烊”
那吉镇各村委会的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点和“信访超市驿站”还进一步加强了值班值守工作,确保能随时响应群众的紧急诉求。
5月5日晚上10时,那吉镇黄角村委会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点接到恩城街道某群众电话,称其家中患有痴呆症的老人吴某已失联10个小时,因吴某当天中午曾开着摩托车在那吉镇朝阳江方向行驶,怀疑吴某在黄角村委会区域迷路,希望该服务点帮助搜寻吴某。该服务点考虑到情况紧急,马上向那吉镇“信访超市”汇报情况。该镇“信访超市”获悉后立刻安排“红色帮办”,组织派出所民警、应急队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科学展开“地毯式”搜寻。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5月6日凌晨0时40分,派出所民警、应急队人员在离公路约4公里的山林区域找到吴某,并将其带回村委会妥善安置。最后,家属将吴某安全接回家。
经过回访得知,吴某身体情况良好、情绪稳定。吴某的家属为感谢那吉镇党员干部,送来“生命至上 为民解忧”锦旗。